
香港,2025 年 8 月 4 日——随着比特币重塑全球金融体系,它也正在深刻改变着文化格局。今年,比特币亚洲(Bitcoin Asia)将首次推出博物馆级别的艺术展览,汇集数字与实体艺术作品,探索价值、代码与所有权,从比特到笔触,全面呈现。
展览的核心人物是英国艺术家兼作家 Robert Alice,其作品和著作深入探讨区块链的哲学和历史根源。他的标志性系列作品《Portraits of a Mind》中的两件将亮相香港。该系列共有 40 件作品,编码了比特币最初 1230 万个字符。该系列曾在佳士得的“艺术+科技峰会”上展出,并将于今年 9 月出现在佳士得的比特币主题拍卖中,同场拍卖的还有一本稀有的早期版本《Bitcoin Magazine》。Alice 的作品在蓬皮杜中心、LACMA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和巴黎铸币博物馆等永久收藏。
与此同时,比特币亚洲还将举办一场炉边对谈,由苏富比前首席执行官 Tad Smith 与瑞士外交官 Dr. Uli Sigg、商人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展开对话,主题涉及收藏的未来、文化外交,以及新兴价值体系的崛起。比特币亚洲结束后几日,Sigg 博士将在 M+博物馆颁发具有重要意义的 Sigg Prize,该馆收藏了他个人捐赠的 1400 余件艺术作品。
“当前顶级传统艺术市场正在收缩,而原生于比特币的艺术展览正迅速发展——涵盖以比特币定价的实体作品以及以网络逻辑创作的数字艺术。”比特币亚洲艺术展策展人 Dennis Koch 表示,“我们正在构建一种全然不同的模式,不仅在媒介或市场,更在于其精神内核——关于透明、主权与价值。这对追求创作能量并以聪(sats)计价的艺术家和收藏者来说,意义深远。”
该展览将在香港举办,作为亚洲金融与文化的交汇点,这也体现了全球市场对于比特币原生创意形式日益增长的兴趣。
比特币亚洲艺术馆将展出来自香港、日本、西班牙、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在亚洲首次同时设置大型数字 LED 墙和实体画廊空间,作品包括定价销售与拍卖作品,全部以比特币定价和交易。
自 2019 年以来,比特币大会艺术板块已促成超过 100 BTC 的艺术销售,映射出一个更广泛的市场趋势:随着比特币突破 12 万美元,传统拍卖行模式正在瓦解。2024 年,全球艺术品销售额下降了 27%,仅剩 102 亿美元,1000 万美元以上的蓝筹艺术品出现了高达 20 亿美元的缺口。2025 年市场持续下行,同比再次下降 16%。与此同时,已有 72%的收藏家通过数字平台购买艺术品,成长最快的画廊年收入不到 25 万美元。
大型艺术博览会也在“刹车”。纽约的 The Art Show(ADAA)和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Taipei Dangdai)分别宣布将在 2025 年和 2026 年暂停举办,因成本上升与需求疲软,整个行业正重新审视其可持续性。这并不是崩塌,而是价值、受众和市场逻辑的范式转变。
在这场重构中,比特币提供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基础架构。正如 Michael Saylor 所言:“世界上唯一稀缺的是比特币”——与法币、房地产或传统艺术品价值逻辑不同。拍卖行试图通过优先竞价等工具做出调整,但更深层的转变已经开始:货币本身正在改变。比特币计价销售更透明、中介更少,也更符合新一代收藏家的激励结构。
在这一背景下,比特币亚洲不仅是一场会议,更是一种文化信号。从稀有数字艺术到生成式代码装置,该展览邀请收藏家、技术人和策展人共同重新想象在开源世界中,“价值”应是什么模样。
展览亮点之一是来自哈佛大学教授 Scott Kominers 的全新作品,在大型 LED 墙上展出。他的生成艺术系列《Pidentities》探索数学、身份与溯源。该系列最初在以太坊上发布,此次首次在比特币 Ordinals 生态亮相,与 Ordinally 合作,将π(圆周率)的无穷数字刻录至比特币链上。这一作品呈现为链上拼图,邀请观众现场解码作品中隐藏的线索。
展览还将展出两个比特币 Ordinals 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作品:OnChainMonkey 与 Bitcoin Puppets,为这个文化运动注入各自的独特表达。
策展团队介绍
Dennis Koch 是比特币大会艺术总监,自 2022 年起策划比特币主题展览,推动以“硬通货”理念为核心的文化经济。他曾供职于 Gagosian 和 Blum & Poe,专注于探索系统、主权与价值的艺术作品,并将比特币原则与当代艺术对话。
Guoying Stacy Zhang 是一位佛教艺术与文化遗产研究专家,曾在苏富比伦敦与佳士得上海工作。她为本次展览注入跨文化与精神层面的视角,连接传统意义体系与当代价值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