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avatar
Cobo Labs
2年前
本文約1039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13分鐘
當前的大多數SocialFi 產品暫時只能滿足Crypto Native 用戶純鏈上的社交+金融需求。

原文作者:Alex Zuo, Ellaine Xu, Yiliu Lin, Hettie Jiang, Walon Lin, Caroline Li , Yuwei Hou

原文作者:Alex Zuo, Ellaine Xu, Yiliu Lin, Hettie Jiang, Walon Lin, Caroline Li , Yuwei Hou

前言

正文

目錄

前言

正文

1.為什麼我們要關注社交賽道

2.Web 2.0 社交產品發展總結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正文

展望和總結:

7.SocialFi 當前的發展局限性

前言

一級標題

參考資料

前言

一級標題

1.為什麼我們要關注社交賽道

社交平台掌握著大量用戶流量、畫像和行為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1.1 市場容量: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2. Web 2.0 社交產品發展總結

2.1 傳統社交產品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早期階段(1980-1998):台式電腦時代,出現網絡論壇BBS、門戶網站Yahoo!和搜索引擎Google等提供用戶間互動以及幫助用戶獲取信息的服務;用戶以匿名網名形式,在討論區、聊天室或特定版面進行互動。

2)發展階段(1999-2009):PC 時代,博客、個人主頁等個性化空間網站流行起來,用戶可以分享個人資料、生活點滴和其他資訊,繼而以「朋友對朋友」的方式做聯絡,與認識的人做聯結,不斷擴大社交圈;交友網站迅速成為主流,真實線下身份和人際關係帶入網絡世界中;2004年成立的Facebook 自2006年開始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互聯網生態自此以社交網絡作為主導。

3)成熟階段(2010-2015):3G 智能手機時代,社交網絡成為剛需,大量社交應用湧現並越來越強調互動,社交產品功能不斷完善,各個細分賽道逐步完善,社交產品與現實生活的關係日益緊密。

4)穩定發展階段(2016-2019):4G 時代,社交的娛樂和商務屬性不斷增強,人們既是內容的消費者又是內容的生產者,人人皆媒體;一方面社交產品版圖趨於固化,各個賽道的頭部產品佔據主要市場;另一方面,網速的加快,使得依托視頻的直播、手游和短視頻等新興領域異軍突起。

5)未來探索階段(2020-至今):5G 時代,新一代的社交工具仍處於探索階段。 5G 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的特性,結合物聯網、區塊鍊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能真正實現萬物互聯,使人類置身於一個智能、可互動的網絡裡,這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社交與互動方式;有了大幅提升的網速,社媒分享的內容也將成倍增長;VR、AR沉浸式體驗所創造的身臨其境的交互信息,有望取代文字、圖片,成為下一代社交平台的主要信息載體。

總結:可以看出,推進社交網絡的演化的重要原因是網絡硬件設施的升級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從台式電腦到PC 電腦到智能手機,從3G 到4G 到5G,社交功能從即時通訊的便利性、互動交友的多元化朝著更加個性化、內容創造、商務變現等趨勢演變,社交逐步承擔更多商業行為。

2.2 Web 2.0 社交產品呈現以下特點:

1.社交方式演變:文字聊天→ 圖片分享→ 語音溝通→ 視頻社交(短視頻與直播行業)。

2.社交範圍演變:1 對1(通訊)→ 1 對多(論壇博客)→ 多對多(社區群組)。

3.頭部社交產品地位堅固:目前頭部產品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新興產品難以獲取市場份額。

4.文字社交形式仍占主流,視頻社交有望成新趨勢:5G 網絡會讓視頻畫面傳輸更加穩定、清晰,從而提升移動社交的產品體驗,並帶來玩法升級。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4. Web 3.0 SocialFi 相比Web 2.0 Social 的核心差異

Web 3.0 SocialFi 在滿足傳統Web 2.0 Social 所有的功能下,還實現的需求:

4.1 從Social 需求出發:

核心是從平台歸還數字資產的所有權給個人。在Web 2.0 社交領域,用戶創造內容,運營商制定規則,數據留存於運營商的中心化服務器中,無法保障用戶數據的隱私性。

  • 利用Web 3.0 的去中心化計算、去中心化存儲和去中心化隱私保護的技術可實現:

  • 平台打通,用戶數據無需遷移(孤島→ 開放)

  • 鏈上存儲,用戶能獲取的信息更豐富(封閉→ 共享)

加密算法,提高隱私安全(洩露/丟失/篡改→ 安全)

從而使得用戶的身份屬性變得更加豐富,個人影響力更具價值,且在各種不同社交平台中同樣有效;傳統Web 2.0 更加突出平台的影響力,而Web 3.0 會更加突出個人的社交影響力,促進開發個人興趣,解放了每個參與者的生產積極性;此外,DAO 可以對用戶的身份進行自動化驗證,在DeFi 領域有著更多應用場景,如去中心化信貸。

4.2 從Finance 需求出發:

核心是通過去中心化金融產品,使每個人都能夠快速、方便地將個人的社交資本變現,並實現個人社交影響力價值的高速流通;在Web 2.0 社交領域,平台通過推薦算法和定制化廣告壟斷絕大部分收益,內容生產者僅從中取得一小部分收入,甚至沒有收益。

  • Finance 的表現形式體現在,用戶的社交活動(如創作、評論和點贊等)可以:

  • 一級標題

  •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5. 構建Web 3.0 SocialFi 的三層底層設施

5.1 去中心化計算:

傳統的中心化集中處理數據的框架容易受到單點故障、安全風險和隱私入侵的影響;區塊鏈被認為是一種新的去中心化計算框架,沒有中心實體,所有節點都是等效的參與者,並通過共識機制共同維護交易的一致性,本質上允許無限的計算節點加入區塊鏈系統,因此區塊鏈能夠聚集海量的計算資源。 Web 3.0 SocialFi 的底層區塊鏈中,既有Deso 這樣專門為SocialFi 服務的L1 公鏈做底層設施,同樣也有專為社交網絡設計的平行鏈Subsocial(Kusama 生態系統中的第1 層鏈),它們相比於通用區塊鏈,能夠大規模處理社交應用程序的存儲和索引要求。

5.2 去中心化存儲:

  • 鑑於鏈上高昂的存儲成本,Web 3.0 SocialFi 的存儲方案通常是鏈外分佈式存儲。分佈式存儲技術將用戶數據分散存儲在分佈式服務器上,來確保數據不會被某一中心化的機構所掌控,可以有效防止用戶的數據被篡改,保護數據原生性,同時避免數據大範圍丟失,並大大降低中心化平台的託管成本;基於經濟模型,節點還可以產生其他收入;常見方案有IPFS, Swarm 和Arweave:

  • IPFS 是一個分佈式的點對點超媒體協議,其激勵層為Filecoin,通過Filecoin 世界各地的節點可以存儲和檢索這些數據。

  • Swarm 也是一個類似的去中心化存儲網絡,和Filecoin 的區別是Swarm 的激勵系統是內置的,通過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執行,用於存儲和檢索數據。

正文

正文

正文

  • 圖片描述

  • 一級標題

圖片描述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圖片描述

正文

圖片描述

Chainfeeds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https://www.chainfeeds.xyz/

圖片描述

概覽:RSS Aggregator, 開源跨平台的RSS 閱讀器,目前暫未上鍊。

價值主張:該工具能夠從專業化角度快速整理匯集資訊,幫助用戶快速發現Web 3.0 趨勢,解決RSS Feed 初始化的問題。

  • 產品功能:

  • 網頁端已上線;將內容細分為發現、專題、深度和快訊等模塊,解決不同用戶的信息需求。

移動端用戶可下載一個後綴為「.opml」的文件,將該文件導入RSS 閱讀器NetNewsWire,裡麵包含500 多個Feeds;NetNewsWire 目前只有iOS 操作的系統可以下載。

用戶畫像:Web 3.0 深入研究者、從業人員、社群、KOL 等。

局限性:

局限性:

局限性:

正文

正文

Mask Network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正文

概覽:Mask Network 是一個幫助用戶從Web 2.0 過渡到Web 3.0 的門戶,主要功能是對信息傳輸進行加解密,並圍繞著這一功能不斷發展,集隱私社交、無國界支付網絡、去中心化文件存儲與分享、去中心化金融、治理(DAO)於一體。

價值主張:希望為現有的中心化互聯網提供去中心化的工具,搭建現實世界與加密世界的橋樑,以實現個人數據的自由化和隱私化,進而讓每個用戶都能掌控自己的數據

  • 產品功能:Mask Network 允許Twitter 和Facebook 用戶在兩個社交媒體平台上加密他們的消息,同時具備加密貨幣紅包收發、ITO、去中心化文件上傳和存儲等功能。

  • 推特紅包:Mask Network 和MakerDAO 合作推出的推特紅包功能,允許用戶在推特上收發加密貨幣紅包,無需涉及復雜的助記詞; 成為除DeFi 以外Maker 最大的一個流量來源,並且吸引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的關注和參與

  • Gitcoin捐款:Mask Network 和Gitcoin 合作推出的捐款功能,讓用戶無需離開推特平台直接對Gitcoin 上的項目進行捐贈

文件上傳下載:Mask Network 和去中心化存儲項目Arweave 合作推出的一個去中心化存儲功能,允許用戶直接在Twitter 或者Facebook 上進行去中心化文件的上傳和存儲

團隊背景:創始人Suji Yan

代幣經濟學:治理代幣$MASK,代幣持有者享有MaskDAO 的治理投票權;團隊23%,投資者28.45%,基金會39.55%,公開發售7%, 流動性池和空投各1%

亮點:

1. 基於Web 2.0 強大的用戶體量,在此之上的Web 3.0 社交生態將會擁有相當大的用戶基礎;

2. 作為Web 2.0 遷移到Web 3.0 的中間件,降低了用戶進入Web 3.0 的門檻,能夠在Web 3.0 基礎設施門檻降低前率先帶領用戶體驗Web 3.0 功能並積累流量和品牌認知;

正文

圖片描述

DeSo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https://www.deso.org/

圖片描述

概覽:DeSo 是一個專門用於社交協議的L1 區塊鏈。目前部署了150+ 個項目,包括社交產品、創作者工具和數據分析工具等。

價值主張:DeSo 是為了處理更加廣泛的社交活動而不僅僅是發送和接收資金,為支持大規模的社交功能而設計的公鏈。任何內容提供者都可以在鏈上運行節點,用戶的所有信息與社交行為數據都存儲於鏈上。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自定義用戶界面與內容分發。

  • 相比於其他公鏈的優勢:

  • 支持區塊鏈原生社交功能

  • 已獲得超過10 萬個節點加入,目前一條post的平均成本為0.000017 美元

可盡可能存儲多的信息到區塊鏈,包含個人資料、帖子、評論和端到端加密的私信等

  • 產品功能:

  • 正文

  • 正文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Deso Docs (https://docs.deso.org/about-deso-chain/readme#the-importance-of-storing-everything-on-chain)

正文

正文

  • 圖片描述

  • 圖片描述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 Deso Docs(https://docs.deso.org/about-deso-chain/readme#the-importance-of-storing-everything-on-chain)

  • 圖片描述

  • 創作者可以設置創作者獎勵比例,假設設定為10%,每當有1枚創作者代幣被粉絲購買,創作者可獲得0.1枚,購買者獲得0.9枚,Deso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創作者推廣自己的代幣。

  • 創作者也可以選擇將創作內容製作為NFT出售,部分收入會分配至對應創作者代幣的資金庫。粉絲可以將所購買的NFT展示在個人主頁,以獲得社交show-off。

創作者代幣與NFT可以被賦予更多功能,例如會員專屬內容和特別活動的參與資格等

局限性:

局限性:

局限性: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BBS Network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 https://www.bbsnetwork.io/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圖片描述

Source: 白皮書(https://www.bbsnetwork.io/_files/ugd/a5afc9_5e3a4b4acd0f403b887cf54eec8cb2db.pdf)

團隊背景:創始人Eyal Hertzog 是DeFi 協議Bancor Protocol 的前產品架構師, Guy Ben-Artzi 也是Bancor Protocol 的聯合創始人。

  • 代幣經濟學:雙代幣模型,包括治理代幣$BBS 和社區穩定幣$CT

    $BBS 可用於社區提案投票等治理活動:

    50%的代幣分配用於engagement mining(實質是作為社媒宣傳的廣告收入支付給BBS 參與者),20%用於流動性激勵,10%提供給早期投資者,10%團隊保留,10%為長期發展基金。

    廣告商可購買$BBS 作為獎勵分發給為項目發展提供服務的生態角色們。

  • BBS持有者可以長期質押BBS 來獲得更高的投票權。

    $CT 是美元穩定幣

    每個論壇都有自己的CT token,CT 可以作為論壇治理的手段(管理員有權暫時凍結成員的CT)。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圖片描述

Source: 白皮書(https://www.bbsnetwork.io/_files/ugd/a5afc9_5e3a4b4acd0f403b887cf54eec8cb2db.pdf)

亮點: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CyberConnect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 https://cyberconnect.me/

圖片描述

概覽:CyberConnect 是一種去中心化社交圖譜協議,旨在讓開發人員在主流公鏈上輕鬆構建基於該協議的Dapp,從而將用戶從網絡運營商擁有的集中式數據庫中解放出來,用戶可在多個Dapp 中一鍵遷移其可移植的用戶數據。

  • 價值主張:

  • 可組合性:提供標準化API 接口,任何開發者都可以集成CyberConnect 的社交圖譜數據。

  • 用戶主權:所有社交圖譜數據對外公開,但是用戶擁有所有權以及管理權。

  • 多鏈支持:不局限於特定公鏈,目前已支持以太坊和Solana。

圖片描述

  • 圖片描述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 https://docs.cyberconnect.me/

  1. 圖片描述

  2. 可組合的基礎架構:Dapp 可以通過兩行代碼進入CyberConnect,專注於構建自己的社交層,而無需重建輪子。

  3.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 https://app.cyberconnect.me/address/cyberlab.eth

  • 圖片描述

    個人主頁展示:

    用戶設置的NFT Avatar

    用戶所連的錢包地址、關聯的Web 2.0 App 和Web 3.0 Dapp

    用戶的關注數、POAP 和Galaxy Credentials

評論和Mirror Blog 功能目前暫未開放

團隊背景:創始人Wilson Wei 來自UC Berkley 商學院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Lens Protocol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 https://lens.dev/

圖片描述

概覽:Lens protocol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放的、可組合的,由Aave 團隊打造的部署在Polygon 上的Web 3.0 社交協議,數據存儲在IPFS 或Arweave 中;該協議允許任何人創建非託管的社交數據資料,構建新的社交應用Dapp。

  • 價值主張:

  • 用戶擁有內容: 創造者的主頁會被鑄造為Profile NFT 一直跟隨創作者,創作的內容也可以發行為NFT 出售給粉絲,用戶完全掌握自己的鏈上活動軌跡數據。

用戶擁有社交圖譜: Lens 生態中,每個用戶可清晰地看到自己已連接的Dapp,並可以通過連接更多的Dapp 不斷拓展自己的社交圖譜。

用戶擁有數據: 創作的內容會儲存在IPFS 或Arweave 中。

  • 生態角色:主要分為內容創作者、應用開發者和普通用戶三個類別,Lens 有針對性地對這三類角色提供工具。

內容創作者:Profile NFT

  • 一個地址可擁有多個Profile NFT,用戶使用錢包連接該協議,創建主頁,主頁會被鑄造為Profile NFT,意味著持有該NFT 的錢包地址才擁有這個主頁,才有權創作內容、發佈內容、評論內容和轉發內容,這些活動會記錄到鏈上Profile NFT 中,而沒有Profile NFT 的用戶只能關注主頁,或收藏創作者主頁發布的內容。

普通用戶:Follow NFT, Collect NFT

當用戶關注創作者時,用戶會獲得Follow NFT,創作者可設置獲取Follow NFT 的門檻,比如付費或完成一定任務後才能獲得,類似一些社交平台的會員機制。 Follow NFT 記錄了用戶關注的順序和數量,有助於創作者進行流量分析。 Follow NFT 的自增tokenID 還可用於DAO 投票和Pass 卡等應用,例如,只賦予投票資格或進入粉絲社區的門票給關注列表前100 的用戶。

  • 當用戶收藏創作者的內容時,用戶會獲得Collect NFT,它能夠記錄哪些粉絲收藏或購買了哪些內容。這種NFT的持有人往往是願意為內容付費的粉絲,擁有的收藏NFT數量越多說明用戶潛在購買意願越大,對創作者的支持越大,相當於鐵粉一枚。

針對開發者

Lens Protocol 提供了「Profile NFT、Follow NFT、Collect NFT、Mirror NFT」等模塊組件,相當於一個後端,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套社交功能開發的完整鏈條,開發者可以任意使用這些基礎組件,構建社交產品。基於Lens 開發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都支持用戶使用一個錢包地址即可訪問,平台與平台之間可以實現交互,產品內置的NFT資產也可以互通。

代幣經濟學:用NFT 作為價值承載和流通的標準,暫未發行ERC-20 代幣

局限性:

局限性:

局限性: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RSS3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圖片描述

背景:

背景:

背景:

  • 背景:

  •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的縮寫)制定了一個網絡聚合的格式和標準,是一種網絡傳輸的協議。早期開發者為了跟踪網站信息和抓取內容,開發了RSS 協議,使得信息可以以結構化的方式存儲在RSS 文件中,同時實現內容分發。導入鏈接至RSS 閱讀器中後,閱讀器就會從該鏈接下載所有歷史和最新的內容(支持文字、視頻、圖片、播客和Torrent 等),並定期自動訪問這個訂閱源獲取更新。

Web 2.0 的產品比如:Medium、GitHub、Reddit、Substack 和Ghost 等均有使用RSS 協議。然而,中心化的商業運作模式,缺乏激勵機制,並且有用戶隱私洩漏、用戶的內容所有權喪失和輿論操控等問題。

  • 價值主張:

  • RSS3 融合了區塊鏈技術和RSS 協議,旨在改變社交平台的數據控制和資本化方式,構建一個透明、開放、可擴展的去中心化信息分發協議,將內容所有權歸還用戶。

  • 透明:RSS3 標準、協議本身以及所有其他支持層,如託管和索引,都是開源的,同時RSS3 鼓勵使用該協議的應用程序也開源,開發者可以利用生態系統內的各種開放協議和龐大的數據集。

  • 數據主權:把數據儲存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上,資訊的所有權與私鑰完全由使用者所掌握。

  • 開放性:資訊聚合的範圍面向整個互聯網,只要是有搭載支持RSS3的中心化或去中心化應用,RSS3就能依照使用者偏好去自動聚合資訊,發佈到RSS3的訊息流(Feed)上;目前正在與多個Dapp(如Mirror)展開密切合作,提供應用的追踪訂閱服務;

模塊化:信息流的創建、存儲、分發和呈現為特定信息的過程都以模塊化形式,由去中心化協議而不是壟斷平台完成,允許用戶在他們選擇的任何客戶端上創建一條信息,將其存儲在他們喜歡的任何去中心化網絡上,使用透明的分發協議進行分發,最終該信息將由任何客戶端呈現另一個用戶消費。

  • 產品功能:RSS3 是一個信息流聚合的開源協議

  • 當用戶在使用RSS3 生態應用時,應用會創建一個RSS3 文件,並關聯用戶的以太坊地址、Web 2.0 賬號等信息;應用會根據以太坊地址,實時獲取資產( ERC-20 Token、NFT)、交互行為等信息,根據Web 2.0 賬戶如推特,實時獲取推特動態,如轉發、點贊、發推等社交數據;應用會將以上數據,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儲存到RSS3 網絡中,從而實現將用戶在互聯網巨頭髮布的內容,歸還到用戶自己手中。

  • 當用戶使用Dapp 時,前端把信息流聚合的請求,提交到整個RSS3 的⽹絡⾥,由中繼節點(RN) 組成的全局索引器(GI) 處理數據請求,再由服務節點(SN) 把存儲的內容進行分發,傳回給用戶,節點之間的信息傳輸是通過RPC,節點與用戶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過REST API/GraphQL。

  • Revery, Cheers,應用開發者可以方便地通過API 調用RSS3 文件中的信息,打造不同類型的應用。

rss3.io 等產品是使用RSS3 的前端應用產品,使用者可以通過錢包地址登錄,應用會自動呈現用戶的鏈上足跡,形成用戶自己專屬的榮譽牆;用戶還可以和他人互動(訂閱和點贊),從而構建一個能夠相互訂閱和關聯的去中心化Dapp。

團隊背景:創始人Joshua,從2018 年開始從事於RSS 相關的工作

代幣經濟學:$RSS3 單代幣模型

代幣總供應量為10億枚,其中64% 將分配給社區,分配給團隊15.4%,分配給種⼦輪投資者4.6%,10% 給到私募輪投資者,5% 分配給Natural Selection Labs ,1% 分配給顧問。

亮點: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Rally.io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 https://rally.io/creator

圖片描述

概覽:創作者代幣發行平台,部署在以太坊側鏈(Rally Blockchain),允許創作者使用平台工具快速發行個人代幣、創建個人社區並自定義代幣的效用,粉絲可以購買其代幣並獲得由發幣者設置的特殊權益。

價值主張:幫助創作者形成自己的有效社區,幫助創作者們有效地和粉絲溝通,以及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粉絲為創作者的內容付費。

團隊背景:創始人Kevin Chou 來自UC Berkeley 商學院,其他主要成員來自UC Berkeley 等高校和Citi 等投資銀行。

代幣經濟學:$RLY 單代幣模型

  • 50% 獎勵參與者(根據用戶持有的Creator Coin 比例分發$RLY),20.4% 用於社區金庫、流動性激勵等,投資者15.3%,團隊14.3%。

  • 局限性:

局限性:

局限性:

局限性: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Nansen Connect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_E_hgRBip0

圖片描述

概覽:Nansen Connect 是鏈上數據分析平台Nansen 宣布推出的Web 3.0 加密信息傳遞應用

價值主張:通過鏈上標籤快速精準建立高質量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 產品功能: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 用戶可以使用他們的錢包登錄,根據Nansen 提供的錢包標籤選擇一個用戶名。

  • 基於用戶加密貨幣的持有數量和鏈上行為標籤,用戶可加入對應群組,並向其他用戶發送DMs(採用端到端加密),最終可建立OTC渠道,實現更高效的交易。

Beta 版本將發布括Smart Money 和Blue Chip NFT Holder 頻道,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擴大用戶的訪問範圍。

團隊背景:Alex Svanevik as CEO,曾經擔任Coinfi 的首席數據科學家。

亮點:

局限性:

局限性:

局限性: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Mirror.xyz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https://mirror.xyz/

圖片描述

概覽:一個在以太坊發行的去中心化的寫作平台;通過錢包地址和ENS域名註冊,作者可免費發布文章,也可將文章鑄造為NFT 永久存儲在Arweave 上,讀者可以購買該NFT 作為收藏; Mirror 還為創作者提供代幣發行工具來眾籌。

價值主張:為創作者提供新的內容變現方式,讓創作者能夠擁有自己作品的直接所有權。

  • 產品功能:

  • 發布文章: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在線編輯器,也支持從外部一鍵導入文章。

  • 眾籌:任何人都可以通過Mirror 發起或參與眾籌。

  • 合作分潤:通過智能合約,可自動與多個作者共享創作者收益。

  • DAO:Mirror 能夠快速啟動一個DAO,並且提供投票提案、令牌快照、多重簽名、代理投票等功能。

永久存儲:在Mirror上發布的文章,可以選擇鑄造成NFT永久存儲在Arweave上,並在文章最下方看到鏈上存儲的唯一地址。

局限性:

局限性:

局限性:

局限性:

1.產品缺少文章搜索、點贊、評論和打賞等功能。

2.以NFT 形式發文到以太坊主網,如果遇到網絡擁堵時gas fee 過高,會影響用戶體驗。

Monaco Planet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3.創作者如果設置的NFT 售價過高,不利於內容的快速傳播。

概覽:部署在BSC 上的社交平台,主打內容挖礦即創作內容即可獲得代幣獎勵。

價值主張:內容挖礦的理念,直接獎勵內容創作,促進內容社區繁榮

  • 產品功能:

  • 每週釋放的$MONA(8 年內穩步線性下降釋放) 會分配給質押$MONA 的用戶,進行內容挖礦。

  • 用戶可以發布帖子、搜索其他用戶並關注、點贊、評論、DM、 展示NFT等。

平台會根據用戶的影響力和NFT 淨值對用戶進行排名。

團隊背景:Co-Founder 是UC Berkeley 和南加大留學生背景

  • 代幣經濟學:單代幣模型$MONA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Friends With Benefits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https://www.fwb.help/

圖片描述

概覽:成立於2020 年9 月,是一個採用會員篩選制的高價值社群DAO,將有相同愛好、話題、目標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舉辦音樂會、開發項目、構想數字藝術、學習加密知識等,目前有3,000+ 活躍成員,其中約10% 是核心貢獻者。

價值主張:通過高質量、兄弟會式的封閉社群形式,滿足高質量的社交需求並帶來圈層榮譽感。

  • 產品功能:

  • 需要嚴格的書面申請並持有一定代幣才能加入;

  • 審核標準:真實生活信息,包括專業背景、工作項目、個人社交網站;考慮藝術家、音樂家、創意思想家、實踐家和深度參與Web 3.0 的成員;申請提交後由15 人組成的委員會審查,目前通過率不足40%;

  • 門票:環球會員75 $FWB(約1,300 美元),能進入所有Discord 頻道和內容,參與各種線上線下活動並擁有治理權;本地會員5 $FWB(約85 美元),能參與該城市的線下活動和Discord 頻道;

  • 七大板塊:活躍度均較高,包括公共區(聊天和自我介紹),學習區(了解Web 3.0 相關知識),交易區(Crypto 和傳統投資市場的交易機會),NFT 區(NFT 製作到推廣的一系列話題),創意區(藝術、音樂創作和開發等),品質生活區(美食、讀書和健身等)和治理區(社區治理話題);

五大類活動:包括Coffee Time(請各行業嘉賓分享觀點和靈感),Seed Club(與Seed Club 合作,分享Web 3.0 趣事),Max Pain(探討關於投資的話題),Into the Weeds(探討關於Crypto 領域的各種賽道,每期一個主題),Lifestyle Hours(探討Web 3.0 和文化的結合)

團隊背景:FWB 貢獻者由世界各地的會員組成,包括400人的核心小組。

  • 代幣經濟學:$FWB 單代幣模型

  • 代幣分配:社區流通佔40%,國庫佔35.6%,團隊佔19.9%,流動性提供者佔4.4%

  • $FWB 代幣可以用作社區門票、治理投票權和參與活動;

  • 社區貢獻者能獲得$FWB 代幣作為獎勵;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Whale

Cobo Ventures:深度解析SocialFi賽道的現狀與未來

Source: https://whale.me/

圖片描述

概要:2020 年5 月,Whale Shark 創建了WHALE Vault DAO,當前已有超2 萬名成員。 DAO 發行代幣$Whale,其代幣價值基於WHALE Vault 持有的NFT 資產,估值可根據網站http://NonFungible.com 查看,WHALE Vault 由Whale DAO 管理;

價值主張:用有形且稀有的NFT 資產作為$WHALE 的背書,通過一籃子高質量NFT 尋求財富保值和增長投機之間的平衡;

產品功能: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數字藝術收藏庫,WHALE Vault 投資涉及數字藝術、數字房地產、數字遊戲資產和其他數字收藏品;WHALE Vault 也是Pak、Hackatao、XCopy和其他許多一流的數字藝術家和設計師作品的最大收藏庫,金庫中NBA Top Shot 佔比最大,為74%,The Sandbox 佔比2%, SuperRare佔比13% ,Gods Unchained 佔比1%,CryptoVoxels 佔比2%;

  • 代幣經濟學:$WHALE 單代幣模型

  • 供應總量為1000萬,團隊佔比10%,社區佔比42.6%(每月釋放40000 $WHALE 用於收購NFT、捐款給藝術家、團隊工資和社區活動等等,並通過Discord 進行記錄),投資者佔比10%,基金會留存37.4%;

  • $WHALE 持有者能夠從Vault 和項目中獲得好處,包括租用Vault 中的NFT、 獲得空投、獨家信息、流動性挖礦獎勵、 WHALE DAO的投票治理權和WhaleShark 本人的交流機會等;

DAO 計劃用所有金庫資產銷售收入或租金購買更多NFT,從而為金庫增值;

亮點:

二級標題

一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7.1 底層端

1.技術層面:底層的基礎設施比如跨鏈技術、分佈式存儲、隱私計算等還沒有完全成熟;每條公鏈底層結構不同,公鏈之間的通信需要跨鏈技術來互聯互通,而這當中還會涉及到跨鏈通信的安全性、迭代性等問題,目前還沒有完善的解決方案,而一個行業的繁榮發展,基礎設施的成熟是必要條件。

2.治理層面:DAO 的治理制度並不完善,部分治理機製過於復雜,社區熱度和用戶參與度有待提高。

3.用戶層面:

- 目前用戶體量積累不夠:Web 2.0 社交媒體的爆炸式增長,出現在擁有1億用戶之後;目前,以太坊有1.8億個地址,活躍用戶小於100萬人,OpenSea 活躍用戶小於2.5萬,用戶體量還未到達爆發的臨界點。

7.2 Social 需求端:

7.2 Social 需求端:

1.缺乏社交歸屬感:當用戶習慣了Web 2.0 社交的底層是真實世界,而Web 3.0 社交與現實世界的鏈接僅通過錢包和郵箱,因為其匿名性,無法讓用戶獲得實體歸屬的社交體驗。

3.隱私保護不完善:目前沒有可插拔式的隱私解決方案,用戶希望刪除的社交記錄,如評論、關注、點贊在部分平台無法真正撤銷,鏈上的痕跡會被永久保存。

7.3 DeFi 需求端:

7.3 DeFi 需求端: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8. 成功SocialFi 產品的特性:

1)使用成本低,普通用戶可以承受;

2)帶給用戶不遜色於Web 2.0 的產品體驗,上手使用門檻低,產品功能完善並且有創新;

3)用戶數據同步及時全面(可集成鏈上和鏈下);

4)創新的市場營銷策略,有快速傳播機制;

5)平衡合理的代幣經濟,可以在生態中充分發揮代幣的作用;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9. 展望:SocialFi 的未來

Web 3.0 社交可解決Web 2.0 社交存在的數據所有權問題、數據隱私問題和利益分配問題。

9.1 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

在Web 3.0 信息自由和信息確權的浪潮中,用戶可以自己掌握內容的所有權而以不依賴中心化平台;傳統身份ID 體係是郵箱賬號、用戶名密碼和真實用戶信息,而Web 3.0 的ID 體系需要關注DID 和SBT。

9.2 SBT (Soul Bond Token)

即去中心化身份體系。利用區塊鍊等技術,DID 可實現個人數據所有權、隱私權和便捷性。在DID 的框架中,個人可以擁有一個包含所有信息的數字身份,無需信任第三方對其進行保管,未經所有者明確同意,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將這些身份用於任何目的。人們將能在穿梭不同的網絡空間時,隨身攜帶該數字身份,展示完整的自我;無論在哪一個平台,人們在網絡上創造、貢獻、賺取和擁有的東西,都反映了他們的喜好和經驗。這將使我們更接近物質世界中的運作方式——財產和聲譽與我們自身而不是和平台有關,我們可以隨身攜帶、隨意使用。

即靈魂綁定幣,是Vitavik 基於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社會(DeSoc)的願景而提出來的最新構想,是一個與用戶靈魂綁定的一個Web 3.0 社會身份。這些由“靈魂”(即賬戶)持有、不可轉讓的SBT,可作為構建Web 3.0 社會關係網絡的依據,通過跟踪鏈上“靈魂”的”承諾、證書和聯繫“來對這些關係進行編碼。

為什麼需要SBT:根據A16z 的Jad Esber Scott Kominers 文章《一種基於聲譽系統的雙代幣經濟模型- A Novel Framework for Reputation-Based Systems 》 中提到“如果一個Token 可以很容易地轉移,那麼那些沒有聲譽的人就可以簡單地購買它”,所以未來SBT 可以發揮作為聲譽信號的能力。

9.3 DID 和SBT 在SocialFi 領域可能的實際應用

無抵押借貸和社區借貸:1)可以通過”靈魂“中涵蓋的與個人信用(eg 包括個人教育、工作、收入、活動證明)相關的信息來作為信用憑證進行借貸;2)通過鏈上信息進行信用評級,更加透明地分析還款風險;3)類似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和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開創的社區借貸實踐,擁有同類SBT 的社群成員可以相互之間進行債務擔保,SocialFi 作為社區的功能屬性將會被放大,同時也在SocialFi 和DeFi 之間構築了新的橋樑,拓展了新的業務場景。

私鑰信息恢復:一種避免”單點故障“的思想,利用靈魂綁定的多個SBT,指派多個社區中的可信任成員,當這些成員全部同意時即可修改私鑰;SBT 可以利用一組廣度最大的社交關係來避免私鑰丟失,拓展了SocialFi 平台的功能和業務場景。

精準空投:目前的空投精準度不足,未來項目方可以基於”靈魂“賬戶中持有的SBT(eg 某次活動中的參與者)定向空投,獲取更大的單用戶價值,SocialFi 社區也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Zero-Knowledge Proof - ZKPs (零知識證明):通過零知識證明加密的信息會變成用戶持有的SBT,可以實現讓用戶公開向社會提供某些證明的同時,維持用戶私人信息的保密性,比如年齡、收入等。

9.4 重點關注方向:

  • 除了底層的基礎設施以外,根據SocialFi 的三個層級劃分,我們可以重點關注SocialFi 的以下幾個方向

  • 公鏈層:每個鏈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生態,未來會出現幾個專注構建SocialFi 生態的公鏈;

  • Bridge 層:基於鍊和Dapp 的交互,一個通用的DID 協議/SBT會將更多用戶從Web 2.0 帶入Web 3.0 的時代,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社交;

原創文章,作者:Cobo Labs。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